学院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院头条 >

【新春特辑】拜年方式古今谈

发布时间:2022-02-21 21:18    浏览次数: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拜年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特有的一种传统习俗,是新年之际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中国人拜年涵盖两项内容,一是向天地诸神和祖先拜年,二是家中晚辈给长辈拜年。中国人相互拜年的习俗自秦汉后兴起,宋朝时拜年不仅成为了百姓间互相祝贺的方式,也成为上层社会扩展人际关系的手段,在上层士大夫间已经有了用名帖互相祝贺的习俗。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祝词悄然出现在了贺卡上。清代团拜形式兴起,人们聚在一起相互祝贺场面更为喜庆热烈。拜年的手势也有讲究,男子右手成拳,左手抱住成作揖姿势;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这和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传统相一致。
       在中国民间,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初五之前的拜年被认为是拜早年,初五之后是拜晚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大都还有登门拜年的习惯,邻里之间相互串门拜年问好,同事之间也都登门拜年,大家成群结队,骑着自行车跑得不亦乐乎。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程控电话的逐步普及,电话拜年又成为最时髦的拜年方式。春节前后,拜年的电话络绎不绝,在除夕晚上、春节凌晨达到最高峰,那时电话繁忙,谁都想在新的钟声敲响之际把第一个拜年电话打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的普及,解锁了拜年的新方式,短信、通话、视频、抢红包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能很好传达身处异国他乡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而在过去众志成城全民抗疫的两年中,就地过年、云拜年成为了新的潮流与风尚,人们利用自己钟爱的方式在不平凡的岁月里展现了属于我们的平凡浪漫。


 
       鲁迅先生《祝福》开篇:“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话至今亦然,回首岁时节俗形成与发展,节俗的变化显示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虽然许多文化意义逐渐冷漠,但其新的内涵不断充实和丰富,并成为社会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方式在变,情谊相传,独有浪漫,只属我们!

 
美酒金樽幸福满,
尝尽快乐展笑颜,
如意水饺盘中餐,
无忧水煮香气散,
春联高挂福高悬,
吉祥降临平安院,
爆竹声声辞旧岁,
迎接快乐开心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