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灯光明亮,每次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1990年,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我和60名莘莘学子一起满怀着美好的憧憬从四面八方涌进农大校园,进入了经贸学院。弹指一挥间三十余年过去,历尽沧桑的母校已经旧貌换新颜,当年风华正茂的懵懂少年如今已经两鬓斑斑,时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的杨德东老师已桃李满天下并从厅级领导岗位上光荣退休。但是,紧张而充实的四年大学生活中,他的谆谆教诲、他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当时深夜从他办公室窗户投射出来的不知疲倦永不停歇的灯光,犹如一座灯塔,几十年来一直指引着我前行的路。
刚入学时,说句心里话,和我一样,经管学院的大部分新生有些灰心: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上了个农业大学,又不学农、林、牧等“农业”专业,学个“万金油”管理专业,将来毕业有啥出路?正当我们困惑迷茫时,杨老师不失时机地给我们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他勉励我们,“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农业同样需要管理,现代化农业更是急需高层次优秀管理人才;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们农经专业的学生成长为专家教授、基层乡镇书记、乡长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成长为知名科学家、有的成长为县委书记县长和厅长的呢……他寓教于乐诙谐幽默的教诲扫去了我们思想上的阴霾,同学们心里豁然开朗,满怀激情地投入了新学期生活。
进入大学后,一部分学生思想松懈了,不好好学习,甚至谈起了恋爱(当时大学生谈恋爱是不提倡的),他又开会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书中自有颜如玉”,把大好的学习时光浪费了实在可惜,只要你学习努力事业有成,将来一定会收获美好的爱情,上学期间谈对象毕业后难免会劳燕分飞各奔西东。大部分谈恋爱的同学深受启发,一时间学习气氛空前浓厚。他又引导我们说,文字基础对管理人才非常重要,“能写会说”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指导成立了黄河文学社,为《河南农大报》培养了一批学生记者。从此,钻研专业、苦练写作在经贸学院蔚然成风。受杨老师影响,我也爱上了写作,课余时间苦练不辍,竟然也在中央、省、市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参加人民日报“大学生寒暑假见闻征文活动”的两篇习作得以发表并获奖。
进入大学后,一部分学生思想松懈了,不好好学习,甚至谈起了恋爱(当时大学生谈恋爱是不提倡的),他又开会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书中自有颜如玉”,把大好的学习时光浪费了实在可惜,只要你学习努力事业有成,将来一定会收获美好的爱情,上学期间谈对象毕业后难免会劳燕分飞各奔西东。大部分谈恋爱的同学深受启发,一时间学习气氛空前浓厚。他又引导我们说,文字基础对管理人才非常重要,“能写会说”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指导成立了黄河文学社,为《河南农大报》培养了一批学生记者。从此,钻研专业、苦练写作在经贸学院蔚然成风。受杨老师影响,我也爱上了写作,课余时间苦练不辍,竟然也在中央、省、市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参加人民日报“大学生寒暑假见闻征文活动”的两篇习作得以发表并获奖。
进入大二,因为加入了学生会,从此有了更多从机会和杨老师接触。每次我去见他,根本不用预约,他总在办公室,基本上是下了晚自习十点以后,距离院办公楼还很远,总能看见从他办公室窗户投射出来的的灯光,瞬间,一股暖意涌上心头。进了办公室,他不是在和学生谈心,就是在伏案写作,但更多的时间是在学习。我当时非常纳闷儿:一个从大别山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在那个年代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年纪轻轻就做到了院党总支副书记,可谓是“功成名就”了,还有必要这样拼吗?但是,我在心间默默地、永远地记下了这样一幕,多年以后,当我回到乡镇深夜做拆迁户信访户思想工作、为防汛枕戈待旦彻夜不眠、因为“本领恐慌能力不足”挑灯学习时,当我从最基层的办事员一步一步成长为乡长书记时,我想起了杨老师勉励我们“农经专业的学生将来都要从基层干起”,我知道了什么叫“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这也成了我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毕业后,我院大多数同学都留在了省会或市里,我作为一头扎到了最基层——回到了家乡县里的一个乡镇工作。几年后,乡里的一个同事儿子从牧专毕业想考我们母校的研究生,知道我是农大毕业,央求我找个熟人咨询请教一下,我冒昧联系了杨老师。彼时,他已经是学校党委副书记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杨老师用了整整一个早上的时间详细向学生及家长介绍了我校的专业设置、就业趋势、导师风格等,讲完已是中午,我执意要请他一起吃饭,杨老师不便推辞但一再说地方由他定。他带我们来到离学校不远处一家很小的火锅店,只点了很寻常的几个菜。虽然没有喝酒,但相谈甚欢。服务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十八九岁的样子,由于要服务几桌客人,他手忙脚乱,一不小心把茶水洒到了杨老师身上,下菜时又把筷子掉到了锅里。我和学生家长看不过去,责怪他不该毛手毛脚,杨老师制止了我们。用餐快结束时,别的客人都走了,杨老师和颜悦色地问服务生老家在哪里、以前是干什么的?当听说小男孩来自豫西山区是附近学校的大一新生利用周末勤工俭学时,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多好的孩子呀,小薛,他还是你们的老乡呢。我想起了我刚从大山里走出来时候的样子。农民子弟不容易,我们都要谅解他是不是?”我悔愧不安,那一刻,我又明白了什么叫厚德载物……
多年来,杨老师一直践行着“弘农爱国、厚德质朴、求真创新、包容奋进”的农大精神,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工作岗位,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引领我们脚踏实地地奋斗在全省各条战线上。
(作者简介,薛甲,男,1971年5月生,河南灵宝人,1990级农经专业校友,现就职于河南灵宝市审计局)
(作者简介,薛甲,男,1971年5月生,河南灵宝人,1990级农经专业校友,现就职于河南灵宝市审计局)